第0767章 外来难题
妥明与阿古柏过招,第一次以称臣结束,第二次又败,于城破前撤退去了玛纳斯。
乌鲁木齐遂为阿古柏占领。
阿古柏首次北进时,1870年攻打吐鲁番,拉徐学功入伙,说愿意“投效朝廷”,声称愿“以南八城归献”。
徐学功,汉人心直,信以为真,帮他打仗,攻乌鲁木齐不仅帮打,还提供物资援助。
阿古柏啥“投效”、“归献”,事成后绝口不提了,纯属诓骗。
徐学功上当后,1871年5月,同十四月,便从南山进攻乌鲁木齐,擒斩了阿古柏的阿奇木马仲。
阿古柏急忙调兵,数战徐学功,徐部不敌,于9月败退绥来博罗通古。
其间,妥明暗中恢复力量,发动原回军重举义旗,在阿军反攻后,拒敌于城外。
因徐部败走,妥力单势薄,也放弃了乌鲁木齐,率部于11月逃往玛纳斯。
玛纳斯,原为回军基地,潜伏着大量旧部。妥明召集他们,重整旗鼓,决心再过招,反攻阿军。
主动联合徐学功,徐派出4000人交给妥明指挥,并让回军打自己的旗帜。
其余回众,也与徐学功和好。
绥来县赵兴体、沈廷秀俩汉团,也与回军讲和,联成了一支回汉大军。
妥明也许醒悟了什么,还派李秉正、张伏2人联络清军助战,结果中途被拿处死。
清军态度不同,认为——
妥明与阿古柏是“蛮触交争”,与徐学功联合是“诡词请和”,“懈息军心”,指责徐学功是“冥顽罔觉,甘为所愚”,不让联合。
但,徐学功还是联合了,回汉两军终于联手抗击阿古柏军。
1872年2月,同十一正,回汉联军从玛纳斯出发,一路摧枯拉朽,攻入乌鲁木齐。
阿古柏亲率大军反攻,大战回汉联军,围战至6月,破城而入。
回汉联军不敌,退回玛纳斯。
据《伊米德史》载,阿古柏为劝降妥明,夺取玛纳斯,派使野克牙及3名副代,带了不少礼物,前往玛纳斯谈判。
妥明拒绝接见,“我绝不和这些安集延人来往”,下令将正使野克牙绞死。
阿古柏大怒,于年底总攻玛纳斯,妥明不愿被俘,“饮药自尽”,一说病故,因饮药自尽,不合**。
时间是,1872年底,一说1873年初。
虎非耶教派,“传贤不传子”,妥明病故后,由其弟子主持教务。
4年后1876,左军围攻玛纳斯,战斗惨烈,妥明弟子及教众多死难。
妥明遗体被清兵拖出拱北,戮尸。
清真国,至此才告终结。
此后,教派活动于吐鲁番,称“东道堂”。
简要妥明回军战史,旨在明确西域问题的复杂性,既战清军汉团,又战阿古柏外军,最后还是走向了回**解,实行了联合作战。
这是我们判断,白老虎动向不可或缺的大坐标,当然军事不是嘴炮,还得再看。
这得集中说,阿古柏等外来问题。
他进到西域时间,1865年初,仅比妥明起义晚半年。
早在说二鸦之前,奕山签伊犁条约时,本书就已简介过,浩罕国史及其英雄江格尔,总之一句话,其地盘已被清俄瓜分近百年了。
其残部安集延人,南移至喀什葛尔口外流亡,也这么久了。
正像世上所有亡国奴一样,阿古柏雄心勃勃,问心无愧,在俄英的扶持下,携军3~4万人入口南疆,要复兴这曾经的浩罕汗国。
我们也已看到,1865年后,阿古柏相继吞并、消灭了几乎所有的西域割据政权。
最先攻占南疆6城,英吉沙尔、喀什噶尔、叶尔羌今莎车、和阗、阿克苏、库车。
1867年,取代南疆“哲德沙尔汗国”,称洪福汗国。
1870年以后,又攻占乌鲁木齐、马纳斯等地,占领北疆大部。
除了伊犁,1871年后在其主子俄罗斯手里,他无法折腾外,可谓是,打遍西域无敌手。
他何以称霸群雄?
据军迷考证,除兵强马壮外,主要是武器先进。
阿古柏总兵力,多达5万,其中骑兵约占1/3,使用火枪和腰刀,步兵用火枪。
主要是,从英印、奥斯曼帝国获得1万多支——
恩菲尔德M1853,前装线膛枪,
斯奈得-恩菲尔德M1866,后装线膛枪。
都曾是,英军制式步枪,性能可靠,射击精度高。
安集延即浩罕人,一直享有善战之名,说是大清庙堂之上,都有人认他,“气吞天南之概”,主张放弃西域,加强海防拉倒。
这与前述海防塞防争论一致。
因为阿古柏军势头强劲,消灭伊犁割据军不成问题,1871年7月,俄军趁火打劫,入侵占领伊犁,还准备出兵乌鲁木齐。
沙俄对外称,无占伊犁之意,仅代大清收复,待收齐乌鲁木齐和玛纳斯之后,即交还大清。
熟悉俄清关系史的读者,对此论调应不陌生,至少俄清不是敌人。
但第二年1872,沙俄承认了阿古柏洪福汗国,签订了通商条约,将奕山将军的大作给废了。
一支俄军化装成商队,偷袭了乌鲁木齐,卒被徐学功汉团击退。
伊犁被攻占后,清俄进行谈判,谈至1873年1月,同十一年十二月,大妈已认识到,要收回伊犁,必须武力震慑,不惜一战。
别忘了,阿古柏的另一金主,大英帝国——
1874年2月2日,英国弗赛斯使团,在西域与阿古柏正式签约,取得通商、驻使等诸多特权。
18**.6~1874.2,短短10年间,大清的天山南北主权,几乎丧尽。
这其中,阿古柏东进之初,1870年也曾诓骗妥明,以瓜分天山东西和平相处,被明确拒绝。
回军与阿古柏的过招,就是在此接触之后进行的,先胜后败,卒为阿古柏消灭。
有人很在意,妥明称王这事,实际是成军第二年1865夏天才称的清真王,主要是为了指挥打仗,增强号召力。
与分裂西域并无关系,大清自己在此都有几大郡王,又怎么说呢?
